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>呻吟语 > 正文 >>

创作背景

《呻吟语》是吕坤积三十年心血写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。《呻吟语》原序中称:呻吟,病声也,呻吟语,病时疾痛语也。三十年来,所志《呻吟语》凡若干卷,携以自药。择其狂而未甚者存之。这是书名作《呻吟语》的原因,至于为什么要呻吟,那是可以在作者吕坤在《忧危疏》中的话来总结,即是:当天下之势,乱象已形,而乱机未动。天下之人,乱心已辨而乱人未倡厥。大意是:天下虽然表面安定,但已然乱象丛生,人心亦已乱,社会病入膏肓。,这是作此书创作时的社会背景。

而在作者个人方面,1563,即吕坤28岁时始撰《呻吟语》。这期间吕坤见证了明世宗、穆宗的先后逝世,张居正赋役制度改革由盛而衰,以及宁夏之役和朝鲜之役的相继发生,吕坤个人也经历了丧父失母,为官清廉有异政,学问渊博有奇文的人生蜕变。这是作者创作时的个人经历背景。

《呻吟语序》中提及司农大夫刘景泽,摄心缮性,平生无所呻吟,予甚爱之。顷共事雁门,各谈所苦。即是作者和志同道合的刘景泽在互诉衷肠中,后者建议吕坤将《呻吟语》公之于人,并指出有三益:医病者见子呻吟,起将死病;同病者见子呻吟,病各有病;未病者见子呻吟,谨未然病。这3个好处,吕坤深表赞同,于是对作品进行删改,然后刊行出版。其实,也可以理解为吕坤借刘景泽之口说出自己撰写《呻吟语》的目的——对现实社会已病情况,,希望以毕生学识为治病作出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