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>北史 > 正文 >>

列传·卷二十一

  李灵曾孙元忠 浑 弟子璨 璨曾孙德饶 公绪 李顺玄孙元操 李孝伯兄孙谧 谧弟子士谦 李裔子子雄 李义深弟幼廉
  李绘,字敬文。六岁时就要求上学,家里人因为偶数的年龄按风俗为忌年,所以不允许,他就偷用他姐姐的笔墨书籍,一天不到,就学完了《急就章》,家人及外人都认为他是个非同寻常的孩子。长大后,相貌端庄魁伟,神情俊朗。他的五舅河间邢晏每次和他谈话,都感叹他的谈吐高雅深远,说道:“同他交谈如同罩着烟雾,像面对着珠宝,当宰相的希望就在这外甥身上了。”后来皇帝下敕令撰写五礼,李绘与太原人王瞴一起负责撰写军礼。魏静帝在显阳殿讲解《孝经》、《礼记》。李绘和堂弟李骞、裴伯茂、魏收、卢元明等都负责记录,他的记录简明扼要。他历任中书侍郎、丞相司马。每次满朝文武群集,在朝廷向皇帝上奏时,总是令李绘最先发言,为群官之首。他的声音言词动听,风度仪态优雅,听者都肃然起敬,文襄帝对他更加敬重,后来他又掌管礼仪制度。

  李灵,字武符,赵郡平棘人也。父勰,字小同,恬静好学,有声赵、魏间。道武平中原,闻其已亡,哀惜之,赠宣威将军、兰陵太守。
  武帝初年,他兼任散骑常侍,领队出使梁。梁武帝询问他高相现在在哪里?黑獭是什么样子?高相要做何打算?李绘对答清晰,梁武帝很满意。他和梁人漫谈氏族的问题,袁狎道:“都不如我为黄帝之后,是黄帝的十四姓子孙之一。”李绘道“:老兄的祖宗渊源流长,应可和车千秋分一个字吧!”举座大笑。前后出使的人都带货物请求交易,李绘独自清高,梁人敬重他的廉洁。

  神蒨中,太武征天下才俊,灵至,拜中书博士。再迁淮阳太守。以学优,选授文成皇帝经,加中散、内博士,赐爵高邑子。文成践阼,卒于洛州刺史,赠定州刺史、钜鹿公,谥曰简。
  出使回来后,他官拜高阳内史。高阳郡境内原来有三头猛兽,经常危害百姓,李绘正准备修造关押它们的栅栏,它们就因为互相斗殴一起死在郡西。手下人都认为这是感化所致,劝他申奏皇上。李绘道“:猛兽因为互斗而死,出于偶然,把这件事据为自己的功劳,别人将看不起我。”终究没有答应,高阳过去有很多池塘湖泊,李绘到任后,湖水都干涸了。于是他设置了掌管农事的官员,专门负责鼓励劝种农桑的工作,开垦的耕田较过去增加了数倍,家家生活富裕,人人衣食丰足。瀛州三个郡的百姓都到州府,请求在郡街上为李绘立碑,神武帝往东巡视各郡县,在瀛州城西停马站了很久,派郎中陈元康去告知并慰问他。

  子恢袭,以师傅子,拜长安镇副将,进爵为侯,假钜鹿公。后东平王道符谋反,遇害,赠定州刺史、钜鹿公,谥曰贞。恢弟综,事见于后。
  河间太守崔谌,倚仗他弟弟崔暹有权势,向李绘索要麋鹿的角和鸽子羽毛。李绘写信答复道:“鸽子有六扇翅膀,飞起来能直上云霄;麋鹿有四条腿,跑起来能直到海里。下官肌肤松弛、身体虚弱,手脚迟钝,近不能追猎飞鸟走兽,远不能逢迎佞臣小人。”当时文襄帝派崔暹选拔司徒左长史,崔暹推荐李绘,以后却没有回音,都认为是因为这封信的缘故。

  长子悦祖,袭爵高邑侯,例降为伯,卒。悦祖子瑾,字伯琼,袭,位大司农卿。瑾淳谨好学,老而不倦。卒,赠司空。
  文襄帝即位后,普遍更换了山东各郡官员,专门下书被征召入朝的官员,只有李绘与清河太守辛术两个人。到了朝中,补任大将军从事中郎,升任为司马。文襄帝将以前司徒侯景的进贤冠赐给李绘道“:卿只要一心一意辅佐我,将任用卿为三公重臣,不要效仿侯景叛乱。”后来文宣嗣位,李绘仍被任命为丞相司马。天保初年,任命为司徒右长史。李绘品行端正持重,从不趋炎附势于当权之人,因此长期得不到提升。去世后,追赠为青州刺史,谥号“景”。

  悦祖弟显甫,豪侠知名,集诸李数千家于殷州西山,开李鱼川方五六十里居之,显甫为其宗主。以军功赐爵平棘子,位河南太守,赠安州刺史,谥曰安。
  李子雄年少时便慷慨有大志,陕州被周攻破后,他随着周军进入长安。李子雄家世代都是读书人,学业自通,他却还独自学习骑马、射箭。他的哥哥子旦劝他说“:弃文而崇尚武功,不是士大夫的本分啊。”李子雄说“:自古以来忠诚的大臣文武不能兼备而得以成功的人是很少的。我又文又武,兄长你担心什么呢?”子旦无话可说。

  子元忠,少厉志操。粗览书史及阴阳术数,有巧思,居丧以孝闻。袭爵平棘子,魏清河王怿为营明堂大都督,引为主簿。遭母忧去任,归李鱼川。尝亡二马,既获盗,即以与之。在母丧,哭泣哀动旁人,而饮酒骑射不废,曰:“礼岂为我?”初元忠以母多患,专心医药,遂善方技,性仁恕,无贵贱皆为救疗。家素富,在乡多有出贷求利,元忠焚契免责,乡人甚敬之。孝庄时,盗贼蜂起,清河有五百人西戍;还经南赵郡,以路梗,共投元忠,奉绢千余匹。元忠唯受一匹,杀五牛以食之,遣奴为导,曰:“若逢贼,但道李元忠遣。”如言,贼皆舍避。及葛荣起,元忠率宗党作垒以自保,坐于大槲树下,前后斩违命者凡三百人。贼至,元忠辄却之。葛荣曰:“我自中山至此,连为赵李所破,则何以能成大事?”乃悉众攻围,执元忠以随军。贼平,就拜南赵郡太守。好酒,无政绩。
  李子雄在北周做官,多次升迁任小宾部,后来跟从达奚武与齐人战于芒山,其他各路军队损失惨重,只有李子雄所领的军队保存了实力。他又经多次提拔任凉州总管长史。他跟随滕王荄在青海攻破吐谷浑,因为有功而加封上仪同。周宣帝即位后,李子雄跟随行军总管韦孝宽平定淮南,出任亳州刺史。隋文帝总管百事时,征为司会中大夫,因为李子雄在淮南有功,给他加位上开府。后来,当隋文帝受禅时,任命他为鸿胪卿,并晋爵高都郡公。

  及庄帝幽崩,元忠弃官,潜图义举。会齐神武东出,元忠便乘露车载素筝浊酒以奉迎。神武闻其酒客,未即见之。元忠下车独坐,酌酒擘脯食之,谓门者曰:“本言公招延俊杰,今闻国士到门,不能吐哺辍洗,其人可知。还吾刺,勿复通也。”门者以告,神武遽见之。引入,觞再行,元忠车上取筝鼓之,长歌慷慨。歌阕。谓神武曰:“天下形势可见,明公犹欲事尔硃乎?”神武曰:“富贵皆由他,安敢不尽节。”元忠曰:“非英雄也。高乾邕兄弟曾来未?”是时,高乾邕已见,神武因绐曰:“从叔辈粗,何肯来?”元忠曰:“虽粗,并解事。”神武曰:“赵郡醉!”使人扶出,元忠不肯起。孙腾进曰:“此君天遣来,不可违也。”神武乃复留与言,元忠慷慨流涕,神武亦悲不自胜。元忠进从横之策,深见嘉纳。又谓神武曰:“殷州小,无粮仗,不足以注大事。冀州大籓,若向冀州,高乾邕兄弟必为明公主人。殷州便以赐委。冀、殷合,沧、瀛、幽、定自然弭从。唯刘诞黠胡,或当乖拒,然非明公之敌。”神武急握元忠手而谢焉。时殷州刺史尔硃羽生阻兵据州,元忠聚众与大军禽斩之。神武即令行殷州事。累迁太常卿、殷州大中正。后以从兄瑾年长,以中正让之。
  晋王杨广镇守并州,任命李子雄为河北行台兵部尚书。皇帝对少雄说“:我的孩子年轻,你兼有文武之才,现在我诚心将他委托给你,我就没有后顾之忧了。”李子雄叩头流泪,发誓为王室效命。李子雄为官正直,刚正不可冒犯的样子,晋王对他很尊敬,又很害怕,吏员们都称赞这位兵部尚书。在并州一年多,李少雄便去世了,他的儿子公扌延继承。

  魏孝武帝纳神武女为后,诏元忠致娉于晋阳。每宴席论旧事,元忠曰:“昔日建义,轰轰大乐,比来寂寥无人问,更欲觅建义处。”神武抚掌笑曰:“此人逼我起兵。”赐白马一匹。元忠戏曰:“若不与侍中,当更觅建义处。”神武曰:“建义处不虑无,止畏如此老翁不可遇耳。”元忠曰:“止为此翁难遇,所以不去。”因捋神武须大笑。神武悉其雅意,深重之。后神武奉送皇后,仍田于晋泽,元忠马倒,良久乃苏。神武亲自抚视,封晋阳县伯。后为光州刺史,时州境灾俭,人皆菜色,元忠表求赈贷,被报听用万石。元忠以为少,遂出十五万石赈之。事讫,表陈,朝廷嘉而不责。征拜侍中。